[2018-07-16] 窮社區翻身,這些「冶金術」不可少

屋齡超過20年的中古社區,不少面臨設施損壞需更換修繕,財政卻拮据窘境,專家建議,社區e化、車庫採eTag、管理費改臨櫃繳交、電梯引入廣告、改用省電燈泡等,都能節省電費、人事開支,若需更快累積修繕資金,甚至可在外牆掛廣告看板「開源」,每月可增數萬元收入。

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》規定,1995年6月28日以後請照的建商,須提撥一定比例的社區公基金,也意味屋齡超過23年者,沒這項既有資本,若無開源節流,很快就會面臨設施壞了無法修、環境日益變差惡性循環,也守不住房價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
物業副總李先生表示,社區的營收,絕大多數來自於管理費穩定且單純,社區的花費人事成本佔50~70%,設施維護約15~20%,行政費用3%,剩下的餘裕一般有10%左右。
人事成本佔比最大,一般社區也常從人力的精簡,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,不過提醒大家,此舉可能影響居住品質,現在社區流行「e化」,可降低紙張的耗費、文件往來時間,車道口管理,則建議改用eTag的方式,可確實管制進出,並省掉指揮人力。


為增加社區額外收入,有些社區會在外牆、頂樓搭支架,做廣告出租,此舉每個月可增加數萬元收入,但必須要經過遭廣告牆遮蔽的住戶、住民大會同意,並申請「廣告許可證」,方能施作。少部分社區會將空閒公設出租收費,並開立收據,但是法理上,社區並不能做營利使用,坦言:「雖然政府原則上是『不告、不理』,但還是不鼓勵這樣的行為。」 文章轉貼: 蘋果即時